请输入关键字
机关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专题学习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
来源:文/机关党委 图/图片与视频中心 崔晨
时间:2022.10.24

10月21日,机关党委召开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会议,专题学习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学校党委副书记、机关党委书记齐鹏飞参加会议,深入解读党的二十大报告的主题思想、主要内容、内在逻辑,并对机关党委进一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出部署。学校党政办主任兼综合服务中心主任、机关党委常务副书记罗建晖主持会议。机关党委委员、各党支部书记、党员代表参加学习。

齐鹏飞以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历程和世界各个主要政党执政的国际对比,阐释党的二十大是在重要历史时期召开的举世瞩目的重要大会。大会全面总结新时代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团结奋斗,以“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发展提供中国智慧。

齐鹏飞指出,党的二十大报告是一份固本培元、守正创新、继往开来的纲领性文献。报告用“三件大事”凸显新时代的十年对党和国家发展的里程碑式意义及其特殊的历史地位,提出“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并对已经成型成熟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体系进行了高度总结和精准阐释。齐鹏飞提出,“三个务必”“六个坚持”“五个重大原则”“五个必由之路”是党的二十大报告的指导原则、指导思想,是报告之“魂”。

对于怎样学习实践党的二十大报告,齐鹏飞提出四点要求。一是要将党的二十大报告和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各个领域关于治国理政的重要论述结合起来学;二是要将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提出的“五个牢牢把握”作为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的主基调;三是以“自我革命”“中国式现代化”等重要论点切入,将党的二十大报告作为课题指南深入进行学术研究和理论探讨;四是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学校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

与会党员代表先后发言,立足和结合本职工作,畅谈学习体会,提出贯彻落实举措。

学校党委常委、党委组织部部长、党委统战部部长青格勒图表示,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学校的组织工作将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学校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选拔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加强各层级领导班子建设,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加强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的养成,激励担当作为,特别是要激发团结奋斗的精气神,为实现新阶段学校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校长助理、基础教育处处长翟小宁表示,教育是最重要的民生,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将教育的重要性提升到同科技、人才一起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的高度。我们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罗建晖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具有极强的政治感召力、理论穿透力和历史震撼力,必将在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奋斗征程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对于高等教育工作者来说,我们应立足自身岗位,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奋力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篇章,走好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

发展规划处处长杨东表示,要将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充分吸收到正在制定完善的学校“十大工程”中,抓准发展机遇,强化基础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发掘新的学科增长点,并在一流学科的发展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更强、更优、更有中国特色、有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优势学科。

人事处处长段成荣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教育、科技、人才工作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接下来,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学校第十五次党代会、人才工作会议部署,全面践行人才强校战略。

财务处处长支晓强表示,中国式现代化彰显了我们的“四个自信”,同时也是对我们过去成功经验的适时总结。报告里提到的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与勤俭节约精神,在实现新时代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中非常重要,在学校的实际工作中,财务部门将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保持艰苦奋斗作风,全面完善预算管理制度改革。

校工会常务副主席宋莉芳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工会要有效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工会将“效”字当先,深入一线,不断探索和创新工作的方式方法,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全心全意地为广大教职工服务。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当天,机关党委各支部第一时间组织党员、预备党员、发展对象、入党积极分子及广大群众收看收听开幕会盛况,热议党的二十大报告,并在会后以党员大会、专题学习会、实践活动等形式继续深入学习。机关党委将积极落实学校党委部署,率先垂范,结合学校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结合学校事业发展,持续组织各支部学习贯彻,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学校落地生根。

(责任编辑:张凯怡)

编辑:董 涵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