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众棋牌唯一官方网公共管理学院胡宏伟教授 受访者供图)
在我国49个城市进行的长期护理保险(以下简称“长护险”)制度试点,已惠及众多失能人员。国家医保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长护险制度参保人数约1.7亿人,累计支出基金约650亿元,年人均减负约1.4万元。试点实践中,因为不同的试点城市参保对象不同、筹资方式和资金来源不同等,出现了参保对象城乡不均衡、长期护理失能等级评估标准需优化、保障范围和报销比例待提高等问题,长护险的探索与完善,对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意义重大,社保“第六险”如何在试点实践中逐步完善?
日前,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对话长期关注该领域的中国大众棋牌唯一官方网公共管理学院胡宏伟教授。
中青报·中青网: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经过7年多的试点,取得了哪些成效?对解决失能人员的长期护理保障问题,发挥了哪些作用?
胡宏伟:目前,我国已经基于试点探索,初步建立起符合我国实际的长护险政策体系基本框架,政策设计、资金筹集、覆盖范围、保障对象等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各个试点城市陆续出台了系列配套政策,涉及流程规则、护理标准、评定考核等,大部分试点城市结合自身实际,探索建立了单位、个人、基本医保基金等多渠道资金筹集模式,形成基本稳定的资金来源。
试点取得了显著效果,重度失能人员得到了长期、较为专业的护理,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家庭经济压力,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因护致贫”;有效衔接了老年人群的医疗和养老问题,对于节约医保资金、优化医疗、养老资源配置发挥了积极作用;拓展了护理人员的就业渠道、改善了他们的职业待遇;同时,长护险信息系统的建立,为实现政府与养老机构的数据共享提供了必要条件等。
实践中,部分试点城市不断探索推动,长护险的给付对象从重度失能人员扩展至中度失能人员,长护险服务费用的支付标准和给付比例不断提高,提高了失能人员的购买护理服务能力;多数试点城市提供了养老机构护理和居家上门护理,部分试点城市支持亲属、朋友等非正式护理者为失能人员提供自主护理等。
中青报·中青网:目前长护险试点城市在参保对象、筹资来源、筹资方式等方面存在不同,出现了哪些问题,如何在下一步的实践中解决?
胡宏伟:当前,我国地方长护险制度发展尚不完善,长护险覆盖率仍较低。大部分试点城市仅覆盖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人员,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并未被全部纳入,不利于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和基本养老服务均等化;当前的评估标准对于失智人员的覆盖力度也较弱,需要进一步细化、完善;部分地区长护险的服务内容、保障对象都比较有限,较低的保障水平也很难满足患者的实际需要,不同地区给付标准差异较大,一定程度上有损制度公平;长护险的保费有可能对低收入家庭产生压力,对于失能人员中的低收入和贫困家庭的倾斜支持仍需要加强;部分地方政府未能将养老服务补贴、老年残疾人补贴等财政投入的涉老津贴与长护险有效衔接整合,集约财政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目标尚未实现。
下一步,应完善长护险的配套政策和制度规范,建议构建独立自主、多渠道多层次的筹资模式,推进长护险覆盖范围从城镇职工扩展至城乡居民,促进长护险全民覆盖;合理预测筹资规模,完善相关机构管理办法、支付办法、服务标准等更细致的内容,严格落实监督和评价机制;促进与其他社会保险,以及老年人补贴、残疾人补贴等相关社会福利救助制度之间的衔接、整合。
中青报·中青网:据公开报道,曾经有养老护理员利用长护险监管漏洞,骗取国家医保基金。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法院近期集中审理了8起虚报长护险服务骗取国家医保基金的案件。如何加强监管,防止长护险基金“跑冒滴漏”?
胡宏伟:建议加强对享受长护险待遇的失能人员失能状况的动态评估,按照《社会保险经办条例》的相关规定,加强长护险经办机构的内部管理;明确用人单位、长护险待遇享受人员及其亲属的义务,明确在长护险待遇享受人员的失能状况、以及其他与待遇给付标准相关情况发生变动时,及时告知长护险经办机构的责任,并对故意隐瞒、包庇的行为予以处罚。
敦促养老护理机构通过完善打卡签到、签退等科技手段,优化工作量及费用结算方式,采取抽查、回访等手段,堵住员工虚假打卡、将超额工单挂在他人名下等漏洞;落实对于长期护理服务的监督管理,对失能评估规范性、专业性以及居家护理服务的真实性、服务质量等方面重点稽核等。
中青报·中青网:根据国家医保局的统计数据,截至今年6月底,49个试点城市的长护险定点服务机构有7600余家,护理人员有33万人,长护险护理员中出现了90后、00后,您怎么看?
胡宏伟:我国长护险护理行业整体服务的供给结构不断得到改善,接续动力相对充足、行业前景较为乐观,一定程度上为应对未来老龄化趋势提供了稳定向好、发展可持续的预期。但从当前试点情况看,养老护理人员紧缺,特别是具有医养结合技能的长期护理服务专业人员十分紧缺,是我国长护保障面临的重要挑战。
如今,长护险护理人员中90后、00后比例提高,显示出护理服务机构越来越着力培养接续人才队伍,人才队伍逐步趋向职业化、专业化。当前,长护险护理行业的从业待遇、职业发展前景以及职业价值对年轻劳动力具有一定吸引力,但是,也要看到,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长护队伍,我们在很多方面都需要改进,这是一项艰巨工作。
中青报·中青网:2022年2月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中提出,要制定全国统一的长期护理保险失能等级评估标准、建立并完善长期护理保险需求认定、等级评定等标准体系和管理办法,明确长期护理保险基本保障项目。在您看来,未来在全国推广长护险要注意哪些问题?
胡宏伟:要注意由于筹资渠道单一、责任划分不科学等原因导致的长护险运行财务赤字风险;由于相关规范、监管缺位,导致长期护理服务中的安全和质量风险;由于各地区在筹资、给付、等级评估等方面标准不统一,缺少对低收入人群科学合理的倾斜支持,从而引发的制度公平性受损风险;由于失能评估口径过窄导致部分存在长期护理刚需的人群未被充分覆盖的风险。
让失能人员“老有所护”,需完善筹资机制、基金管理、经办管理等相关长护险政策体系,稳步推进全国试点,推动覆盖人群由城镇职工向城乡居民延伸;优化完善和充分落地全国统一的长期护理需求认定和等级评定标准;增强对于家庭照料、志愿者参与照料、老年人互助照料等非正式照护的支持力度;政府发挥财政兜底和再分配职能,对特殊困难退休职工、低收入人群等弱势群体的缴费给予适当支持等。
(原文刊载于《中国青年报》2023年11月30日第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