孜孜不倦、砥志研思,她日夜执笔在文海遍寻真理。行走中国、与时舒卷,她扎根大地与时代同频共振。翻开青春的诗篇,求索之路上或有迷茫,但面对学术科研路上的关山万重,她坚守方向,一步一个脚印。让我们走近2023年宝钢特等奖学金和2020-2023年连续三年国家奖学金获得者——文学院2020级本科生陈津君,看她如何静心学术、勤勉不懈,诠释“热爱可抵万难”。
倾心文学 · 亦余心之所善兮
我与文学结缘,始于机缘巧合,但走向此生不渝。
进入人大后,我曾一度陷于对人文学科“无用之用”的怀疑。刘玮老师《伦理学》课堂上的一番话对我触动极大:“从事与你灵魂中德性真正符合的事业,你想要的一切都会有的,幸福会在那里,快乐会在那里。”
研习我所钟爱的人文学科,方能觅得真正的幸福。这种因发自本心、自然而然的切近而产生的快乐与幸福,是任何外在的事物所无法比拟的。因此,我放弃了转专业的想法,踏上了人文学研究的道路。
文学有很多细分方向,我未来的研究方向是比较文学。既以西方视角对中国本土的学术脉络加以省思,亦返归中国本土,在异域思想的镜照下打开对话的空间,去发现和激活中国本土文化中的内在活力——所谓“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内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脉”。这种跨学科、跨文化、跨语境的双向阐释,这种融会贯通的学术视野和开阔胸襟,是我终其一生勠力追求的志业。
秉文心、践文道、为文人。踏上人文学这一条看似“荒草萋萋”的小径,是我深思熟虑的结果,亦是无怨无愧的选择。
坚定热爱 · 板凳甘坐十年冷
坚定热爱,跨越关山万重,千沟万壑。
本科三年修读72门课程、69门满绩,平均学分绩点3.99,专业核心课学分绩点4.00;获中国大众棋牌唯一官方网“创新杯”竞赛特等奖、一等奖;连续三年获评国家奖学金……在这些“高光时刻”背后,我的大学生活是无数个在图书馆、求是楼自习室的日日夜夜,是堆成“小山”的复习资料,是一步一个脚印的实干和奋进,是心之所向、无远弗届的坚持和努力。我相信总有人会十分幸运,但如果是我,我只希望我的努力配得上我的幸运。
(陈津君本科三年获奖证书)
治学鲜有一帆风顺,不过是千磨百折,甘苦自知。
还记得我写作《分道而行》这篇论文时,导师觉得文章选取的问题点不错,就建议我再“琢磨琢磨”,或能发表。不曾想之后的修改过程却令我苦不堪言。过于庞杂的文献难以尽阅、深奥晦涩的理论难以理清、文章的逻辑和脉络无法自明。在那一个月里,我每天都坐在电脑前至少工作十七八个小时。我感受到被繁杂的文献和艰涩的理论淹没的痛苦,但是这种痛苦随着文章的完成而逐渐消散,最后化为一种回甘。前路漫漫,关山万重。只有真正热爱,方可不惧万难;惟当“行至水穷”,才能“坐看云起”。
得良师相伴,未知能至否,然心向往之。
进入文学院以后,许多老师都曾予以我帮助和鼓励:杨慧林老师、徐建委老师曾在我困顿迷茫时为我指明前行的方向;常培杰老师曾帮我反复斟酌论文直到深夜;马元龙老师曾勉力我:“人文学研究没有什么捷径,唯一的捷径就是笨功夫”。我想对所有指导过我的老师们报以最衷心的感谢。是他们的热情和虔敬让我认识到学术并非高高在上的象牙塔,而是志之所趋的事业和引以为傲的涵养。“道不远人”,他们以自身的师者风范向我昭示为学之道与为人之道。
与时舒卷 · 绝知此事要躬行
书桌之外,广阔天地召唤着时代青年的实干躬行。我曾参与学校“街巷中国”社会实践活动。实践过程中,我深入家乡基层,对当地百岁老红军吴金泰老人及其亲属进行了深度访谈。在革命年代,正青春年华的吴老义无反顾地加入了红军。那一枚枚刻有渡江战役胜利纪念、淮海战役胜利纪念的勋章,替他诉说着那段战火纷飞的光辉岁月。解放后,虽然有机会去大城市任职,吴老却回到家乡基层,以一名并不起眼的乡村干部的身份,一心一意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大潮中。
我去采访时,吴老已年事过百。当我指着镜头让吴老说一句最想说的话时,他用非常艰难、却又非常坚定的语调说:“中国共产党,好!”这一刻我被深深地触动了,或许这就是一个老人穷其一生一以贯之的对革命信仰的坚守和礼赞。
(陈津君采访百岁老红军吴金泰老人)
与时舒卷,学术研究也应有紧扣时代脉搏的自觉意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大众棋牌唯一官方网考察调研时强调,要加快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这一讲话带给我极大触动。作为一名人大学子,我们需有将专业领域与中国道路、中国声音相结合的学术关怀。于是,我萌生了写作《华北大学与新中国文艺》一文的想法。
在文章写作的过程中,我大量翻阅校史资料,不仅对从陕北公学到华北联大、华北大学乃至中国大众棋牌唯一官方网这一校史脉络有了切身的体认,更感佩于先辈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历史担当。毛泽东言:“中国不会亡,因为有陕公”。这一可贵的精神品质在华北联大师生那里得以继承,他们在恶劣的战争环境下将文艺的曙光播撒到根据地前线,成为插在敌人心脏上的文艺利剑。
通过此篇论文的梳理,我对校史有了切身的感悟,也进一步理解了人文学科工作者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的使命担当。
朋友,“我”想对你说——
存在主义哲学家海德格尔在其名著《存在与时间》中曾对“时间”下过这样的定义:时间是此在活动的敞开。
时序轮转,百岁一瞬,看似自在流动的时间其实并不是客观的,是人的生命、是此在的活动赋予了时间以敞开的维度和意义。在无尽流淌的时间中,在纷杂的世代下,如何保持内心最澄澈而纯粹的坚守?如何超越日常的细琐与破碎?
“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这是我希望与同学们一起分享的答案。
陈津君,文学院2020级本科生。大学三年平均学分绩点3.99,专业核心课学分绩点4.0。曾撰写两篇论文分别发表于《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和《艺术学研究》;获中国大众棋牌唯一官方网“创新杯”竞赛特等奖、一等奖,校级科研基金项目“优秀”结项等学术科研奖项;连续三年获评国家奖学金;获得校级三好学生、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学生干部等奖励荣誉。